查看原文
其他

如果有一种游戏不需要器械,不需要材料,不需要场地……

人文幼学 人文幼学
2024-08-24
“上打三通鼓,下打鼓三通,上下一起打,中间破个洞。”这是奥尔夫音乐里面的手指游戏《三通鼓》。手指游戏,是借助手指伴随儿歌、口令、节奏开展的活动,简单易行生动有趣,是一种看得见的创造。


手指游戏作为游戏大家族当中非常小众的一类游戏,是教师组织教育活动的常用法宝。但现在很多老师只是把手指游戏当做等待环节的“救命稻草”,单纯填充过渡时间而忽略了手指游戏的存在价值,手指游戏在游戏领域中也逐渐淡出教育视野。


2023年幼儿园游戏研讨会上,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雕庄中心幼儿园的蒋惠娟园长,就基于实践经验分享了农村幼儿园创意手指游戏的20年实践探索,让我们来看看他们幼儿园是怎么把手指游戏玩出花的。


蒋慧娟

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雕庄中心幼儿园园长




01/

为什么研究手指游戏?


如果有一种游戏不需要器材、不需要场地、不需要材料该多好。于是2002年,手指游戏的研究和探索就自然而然地开始了。

手指游戏具有手脑并进、节省资源、破解教育难题的独特价值。

很多幼儿园都开展手指游戏活动,但大部分还存在许多问题,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缺乏系统研究,表现为“呈碎片化、散点式的样态”;二是停留在“拿来主义”的层面,表现为“老师范做、孩子模仿”;三是成人痕迹比较深,无论是内容的选择还是活动的组织,常常是由上而下的,有时还会忽视孩子的经验需求和兴趣。
于是雕庄中心幼儿园从“生活教育理论”“游戏理论”“手脑并用、学做合一教育思想”三大理论出发,提出了手指游戏“手脑并进”的育人理念,生成了创意手指游戏的三大体系。

 

 

02/
生活和游戏
是手指游戏最大的素材库

常见的生活场景、常用的生活物品以及孩子们喜欢的游戏活动,都可以成为手指游戏的创作源泉。孩子们由静态观赏到动态创生,通过对形的理解和元素提取,用手进行一百种语言的空间建构和表达创造,积累了很多生活经验。

幼儿园的手型资源库里可以保留各种各样的手型,比如动物手型、水果手型。老师们会鼓励孩子对同一物品进行各种各样的探索,比如眼镜,每个孩子创立的眼镜手势都不一样。教师们组织幼儿交流、分享质疑,和孩子们一起分析整理探索规律,进行概括提升。

孩子们在创立手型的时候,他们会从关注常见物品拓展到关注生活规则,比如有的孩子创立了禁止吸烟、节约用水等标志。

所有基础的手型都可以反哺到环境当中,比如孩子们幼儿园门口贴了禁止吸烟的手型标记,以及大一班门口特意制作了雨伞放置处的标志。


 
 
03/
一个“相框”
也可以演绎无限可能

针对如何创编手指游戏,一共可以有探索建构逻辑法,梳理主要角色法,连续视觉影像法,协调双手动作法,顺序层层递进法,精细分解与巧妙组合法六种成型手指游戏的创编法。

比如探索建构逻辑法,孩子们会先从一个基础手型出发,比如相框,然后再创作出第一句儿歌:“一个相框四方方”,再由相框手型变出第二个手型,引出第二句儿歌:“相框打开变成窗,窗户一关变小床”等等。

所以一个基础手型可能会有几十个小朋友创造出来很喜欢的手指游戏。孩子们很喜欢在创编这类游戏的时候自行探索,自发进行空间运动、组合新的手型、建构新的手指游戏。只要孩子们的兴趣存在,这种创编就可以无限延伸。

再比如梳理主要角色法,有一首儿歌叫《胖子和瘦子》,在创编的时候,老师们和孩子先找出其中的四个角色:胖子,瘦子,兔子和裤子,借助角色让孩子们先理解含义、弄懂儿歌的意思,然后孩子们就自己设计这四个角色的手指动作,最后大家统一投票,针对到底用哪几个手型来表示胖子、瘦子、兔子和裤子达成共识。
·  《胖子和瘦子》
有个孩子叫胖子,割草丢了灰兔子。有个小孩叫瘦子,玩水丢了花裤子。胖子去找灰兔子,捡到一条花裤子。瘦子去找花裤子,抓住一只灰兔子。
胖子把裤子还给了瘦子,瘦子把兔子还给了胖子。

还有顺序层层递进法。在《小板凳》这首儿歌当中有八个角色之多,在创编的过程中达成的共识就是按顺序用不同的手指递进表现里面的角色,比如左手的小指表示乖乖,右手的小指表示奶奶等等,孩子们都很赞同这种方法,包括儿歌里的两个方位:里头和出来,当基础手型“小板凳”做好之后,他们会说手指头朝着里边就是里头,朝着外面就是出来。

·  《小板凳》
小板凳歪—歪,里头坐个乖乖。乖乖出来买菜,里头坐个奶奶。奶奶出来烧香,里头坐个姑娘。姑娘出来梳头,里头坐个孙猴。
孙猴出来作揖,里头坐个公鸡。公鸡出来打鸣,里头坐个斗虫。斗虫出来爬爬,里头坐个娃娃。娃娃出来喊爸爸!
老师和孩子一起创编的这些手指游戏,语言美、动作美、意境美、形式美。每一个儿歌都经过了精挑细选,孩子们很喜欢自己创编的内容,也喜欢不厌其烦地主动和同伴父母分享。

 

04/

剪刀石头布

孩子们有一百种玩法


创编好了手指游戏,接下来就到乐玩时间。为了让孩子们保持对手指游戏的兴趣并乐在其中,老师们需要思考如何将手指游戏的玩法不断生发并玩出花来。

第一,在生成和拓展中乐玩。儿歌部分,动作部分,辅助道具,个性喜好,即兴生成,都可以拓展手指游戏,各个年段的孩子可以自主选择各种各样的玩法。

比如从儿歌部分着手拓展玩法,每一个手指游戏都有一首朗朗上口的儿歌,孩子们熟练之后可以不断替换儿歌里的关键词,甚至转换成方言版,就会产生新的刺激。

还有从动作部分着手,利用夸张法和动感法等。像《蚂蚁爬树》,孩子一个人玩可以用一个手臂做大树,一只手做小蚂蚁;也可以用脸,用一个手指、胸口都可以当大树;合作的时候则可以选择小伙伴身体的某一个部分。

第二,在变化和迭代中乐玩。通过环境的营造,工具的加持和方法的变换可以实现游戏的变化和迭代。比如不同场景的创意中,孩子们可以自主探索自然光源、人工光源下的光影游戏。

还有剧场环境,孩子们进行场景设计、道具制作,通过问题与聚焦、调查与研究、设计与制作、展示与评价,创设孩子们自己的“创意手指游戏小剧场”,自主选择自由游戏。

还有使用不同工具的创意,比如手套游戏、手偶游戏、手绘游戏。

以及变换方法和程序的创意,有规则的改变,玩伴的更替,程序的变化。以往经典的手指游戏,孩子们通过自己设置规则和玩法,高结构的手指游戏就变成了低结构的手指游戏、老师的手指游戏就变成了孩子们的手指游戏,比如点菜、双簧、 拷贝不走样等等。像剪刀石头布,孩子们都有一百个玩法。

第三,在盘活与猜想中乐玩。孩子们创造的手型没有停留在资源库,而是回到了生活当中,老师会在墙上张贴部分手型实物的图片,并且通过巧妙留白不断叠加收藏孩子们的创意。

当一些手型张贴在墙面环境上,孩子们会通过自己的观察投入到热烈的讨论当中。比如有的会说某个手型像恐龙一样高的怪兽,有的会说是石头雕像,还有小朋友说是一个人采了一片树叶遮在头上。

以及经典手型中的“花轿”案例,有的说是障碍,有的说是篝火,这些猜想和讨论的背后都离不开孩子们生活经验的支持。

这些手型从有文字提示到无文字猜想,体现出一种“看得见的创造”的过程,当孩子们掌握方法后,就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构建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




05/
在不同活动中
绽放手指游戏的创意之光


幼儿园里的活动和环境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手指游戏也不例外。在不同的情况下,手指游戏可以有非常丰富的巧用,我们可以在巧用手指游戏的过程中感受到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意。

要巧用手指游戏,首先要确定总目标和分年段目标。从精细动作(健康)、语言表达(语言)、思维创造(科学)、合作交往(社会)、艺术表现(艺术)等五个层面确定创意手指游戏总目标和分年段目标,确保活动的教育性、科学性、发展性。

其次,开发分年段内容。小班体验型重点探索简单的手法、手型、基础手指游戏;中班拓展型基于体验型,探索较为复杂的手法、手型、升级版手指游戏,同时支持简单的创意游戏拓展;大班创造型进行已有经验的组合,创生游戏规则,发明新玩法,自主解决游戏中存在的问题。

手指游戏可以在领域活动中融合,和五大领域横向链接,使手指游戏更加具有魅力和活力。孩子们可以把语言中的经典儿歌、故事,生活中的经典童谣、绕口令,都设计成百玩不厌的手指游戏。

又比如科学活动的融合,低层级可以变出清晰光影手型;中层级手型可以变大变小、变红变紫、变多变少;高层级通过光源、手型、光影等距离的测量,可以用绘画、图片、视频等方式进行探索表征。 

还有生活活动当中的渗透,将手指游戏适切地全方位推进,有机地渗透到保教活动的方方面面,既能提升保教质量,更能对优化幼儿的一日生活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又比如亲子活动当中的互动,在调研家长需求、指导活动方法的基础上,可以形成创意手指游戏亲子活动范式。




手指游戏研究的发展脉络是就是这所幼儿园自主发展的缩影,是游戏从简单到复杂、再到系统化发展的生动案例。
但深入的研究并不意味着将简单的东西复杂化,是为了在实践当中的简便易行,我们可以看到从最初基于硬件的探索,发展为如今彰显出独特育人价值的执着坚持。
他们从零敲碎打的单要素走向多要素,最后走向系统思维,用心积淀灵动内化的探索过程,印证了麻省理工大学终身幼儿园学习团队提出的“创造性学习螺旋”,当孩子们经历这个螺旋,创造性思维便得以增强和发展。


编辑/陈相
图片/温笑寒摄于成都市第三十三幼儿园、
部分图片由幼儿园提供
设计/何璐琪、陈相主编/李晗

精彩回顾

把二十四节气过出来,使其成为儿童的一种生活常态


活动案例丨一根树枝的调整,引发了儿童的深度学习


教师面临的游戏困境和难题实在太多,一文GET所有本质!


教育走得太快,请等等落下的灵魂


看四川幼教如何从品格课题经验走向品格课程建设




我就知道你“在看”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人文幼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